Skip to content
分类目录:

《道德经第八章》

Post date:
Author: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其实很多时候听到各种版本的翻译,但凡把“善”翻译成“善良”的,加七都觉得属实有点荒唐了。断句应该是:上,善若水。上是指“至上”“高明”,善若水,指的是“像水一样”。所以不难发现,后面的主体是水,水有什么优势,值得老子称颂?

水利万物而不争,水依然被包含在万物里,并不代表着民间的各种说法:水是善良的,对万事万物都是奉献了自己,不求回报。(个人觉得纯瞎扯)。

老子道德经通篇81章都在表达一个思想,无为,什么是无为?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不夹杂人的主观思维在里面,唯有如此,才能“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所以要结合老子想要表达的思想,去通篇理解每一个章节。

水利万物,万物也包含水,所以水也在利自己,不争是什么意思?就是不强行而为,网上有句话说“凡事你想抓住的,你都抓不住”,正是这个道理,只要你想抓住,想努力,想改变,就已经处在“争”的位置了,因为“坚持”“努力”等等词语代表着,本来并不如此。

只有本来如此,才会自然。举个例子,那些早年间买了茅台的朋友们,只要他“想”持有,一般都持有不了,为什么?涨了1倍你就会暗自窃喜,涨了5倍你会终日惶惶恐恐,涨了10倍你已经不再是你,通常来说,稍稍一点的负面消息都会让你辗转反侧,稍稍一点涨跌都会牵动你的每一处神经。世上只有几种人能够拿得住所谓的十倍涨幅,1)上市公司股东,本来也没想过抛   2)赌徒,赌徒的信仰就算崩盘了,也不会接受崩盘   3)忘记了账号密码,几年后发现自己买了。

“不争”是代表着遵循客观规律,是本来如此的存在,处众人之所恶是指,大众喜欢固定法,有套路,习惯于等等,但是水不是,水是无形的,水是一直变化的,故处众人之所恶。道德经37章里面提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这里指出凡人皆有分别心,我们天生就被教育成这个样子,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是令人羞耻的,这些种种,在老子看来,都是分别心,因为好坏高低美丑,都是人的主观思维决定的。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其实理解一个言善信就足够了。什么是言善信?古语有云:“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世俗意义上的理解,只会看到言必行,行必果,但是重点在于“硁硁然小人哉”,言必行,行必果,那是小人!意思是说,说到做到就是小人,为什么?大家想象一下,曾经说出去的承诺,你全部都做了吗?既然没有,那么常态是什么?常态就是有时候能履行,有时候不能履行,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假如有,暴雷的时候还需要法院?言善信指的就是,我有时候信,有时候不信,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举个例子,朋友找你借5w,1个月后还,但是到期了还没还,你产生了恨,你说他言而无信,但是问题是,本来就有这种可能,国债还能违约呢!所以加七给大家支个招,朋友找你借5w,你明明有10w闲钱,然后跟他说,我全家老小砸锅卖铁能凑出来1w,我借给你吧,借的时候还要特别真诚。相信我,就算你朋友不还,你的风险也控制住了,你也不会恨他,假如你会,那就把金额降到5千,如此类推,降到一个你不心疼的数额。其实总结起来,就是没有什么是固定法,有时候可以这样,有时候可以那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普罗大众喜欢固定法,喜欢1+1=2,因为那简单,那不需要改变,但是事实却是,没有什么是不变的,不然所有的海誓山盟都要五雷轰顶了……

我国著名哲学功夫大师李小龙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曾引用过老子的这个哲学思维。“be water-像水一样”,倒进杯子里面,水就是杯子的形状,倒进碗里面,就是碗的形状,是时时刻刻根据不同情境而自动切换自动适应的这么一个状态,实则水无常形。所以高手往往不是因为哪门哪派的武功了得而闻名,而是面对着不同的对手,他们始终做到无招胜有招,时而快,时而慢,出拳时而重,时而轻。

奇门遁甲,甲是力量之源,奇门则是千变万化的术法,唯有当甲遁于奇门之外,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威力。